时隔两年多,再次回到北牛栏村,看到村口俯首的“开荒牛”石雕,错落有致的青瓦灰墙民居、规整洁净的大路冷巷,生机盎然,让我不由有恍如隔世之感。用村支书老姚的话来说,那就是“多少辈人了,咱这北牛栏村可真牛起来了!”
我曾经在北牛栏村扶贫,至今仍记住第一次进村的场景。那是2017年3月底,平原区域早已春光明媚,而处于太行山北麓的北牛栏村却仍是朔风凛冽、大雪纷飞。当咱们工作队顶风冒雪抵达村里时,眼前的现象着实给了咱们一个“下马威”。放眼望去,积雪覆盖下的民居根本都是矮小的石头房,骨干道上牛粪遍及,日子废物随意倾倒在村口的一个大斜坡上。
后来,在村里扎扎实实待了一年,我亲身阅历了北牛栏村第一次蝶变。一年里,咱们同全村同乡们为夸姣日子撸起袖子加油干。在方针有力支撑和各方尽力帮扶下,同乡们搬进了新居,建起了专门的养殖场,村里的硬件条件面目一新。
基础设施的晋级也给村里吹来了推陈出新的新风,同乡们爱洁净了。说实话,之前到同乡家造访,总感觉房间里乱七八糟,有的旮旯黑乎乎的。后来就不相同了,有一次我去乡民老曹家造访,看到老曹正在拖地,我问他:“曾经可没见你这么考究啊”。老曹嘿嘿一笑说:“曾经老房子脏就脏了,现在但是大意不得,否则体面上挂不住。”
后来依据组织组织,我离开了北牛栏村,奔赴新的岗位。我的两名队友仍旧在村里帮扶,我常常向他们问询村里的改变。这两年里,队友们在“扶志”上继续用力。村里开了“牛栏夜校”,农技人员定时给乡民们解说种养方面的常识;建立“党员讲堂”,重视发挥党员的带动效果;还开了“爱心超市”,给村里做过奉献的同乡能够凭积分收取各种日子用品……同乡们愈加勤快了,自发清扫村里的大路小径、保护花草等,想着法子给村里做奉献。毫无疑问,旧日贫穷落后的北牛栏村正在阅历着更深层次的蝶变。
同乡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,从头跳起了传统的“牛栏秧歌”。每到黄昏时分,村口广场上,有的吹拉弹唱,有的欢欣鼓舞,有的驻足观看,好不热烈。这日子就跟秧歌里的一句词相同:“红彤彤呀喜洋洋,夸姣日子真呀真夸姣!”
(作者为河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工作人员,曾任涞源县北牛栏村驻村帮扶干部)